很多疾病的诊疗离不开尿液检查,对于尿液标本而言,合格不仅仅意味着留取正确、运送规范,尿标本种类的选择也极为重要。
尿标本的种类有哪些
1.晨尿
清晨安静状态下留取第一次尿。此时段尿液浓缩,其内所含细胞和管型等有形成分形态完整,此尿液最适合做尿常规检查、尿妊娠试验和各种有形成分的检查以及尿蛋白、尿糖等项目分析。
2.随机尿
随机留取任何一个时间的尿液标本,不受条件的限制,是尿常规检查常用的方法。随机尿容易获取,常用于体检和门急诊常规过筛的患者。检测结果有参考价值,但易受饮水、饮食、运动、用药和收集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。
3.餐后尿
通常收集午餐后2~4小时内的尿液,有利于检出病理性尿胆原(为最多分泌时间)、糖尿、蛋白尿。因为用餐增加了肾脏的负荷,尿中的病理成分易于被发现,利于疾病诊断。
4.清洁尿
清洁尿包括中段尿、导管尿、膀胱穿刺尿,需无菌采集,主要用于病原微生物学培养、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。
5.三杯尿
专家张蝶说到,清洗外阴及尿道口后,将最初10~20毫升尿液留于第一杯中,中间30~40毫升尿液留在第二杯中,终末5~10毫升留在第三杯中。用于尿三杯试验,是临床判断血尿、白细胞尿(脓尿)的病变部位和揭示病因常用的检验方法。

6.12小时尿
患者正常进食,晚上8点排空膀胱中的尿液,再收集从晚上8时开始到次晨8时终止的12小时内的全部尿液。12小时尿可用于有形成分检测外,还可用于微量白蛋白、球蛋白排泄率测定。
7.24小时尿
患者于第一天早上8时排空膀胱中的尿液,并弃去该部分尿液,从此后开始计时再收集至次日早上8时24小时内全部尿液。收集24小时尿需要准备一个容积2000毫升以上的干燥清洁的容器,在收集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防腐剂。要准确记录尿液的总量。24小时尿主要用于肌酐清除率试验、儿茶酚胺、17-羟皮质类固醇、17-酮类固醇、总蛋白质、尿糖、电解质等化学物质定量或结核杆菌检查等。尿常规结果中的+号代表什么意思
尿液留取的注意事项
标本送达适宜时间为30分钟以内,最长不要超过2小时,否则会有如下影响(1)尿中细菌生长繁殖,尿素酵解,使尿pH升高,有形成分被破坏(管型分解、红细胞溶解);葡萄糖被降解,使病理性糖尿消失;细菌菌体蛋白与病理性蛋白尿相互干扰。
(2)尿中的化学成分(尿胆原)可因尿液久置而变性、分解,尿中盐类因久置而析出结晶干扰显微镜检查,从而影响尿液的结果判断。
2.容器中应避免药物和各种消毒剂的存在,防止破坏各种有形成分形态及激素活性。根据不同项目要求,选择是否使用无菌容器,以及是否需要冷藏保存。
3.标本留取前最好清洁尿道口及外阴,标本留取过程中应避免经血、白带、精液、粪便等混入污染。女性患者应避免在月经期留取尿液标本,男性患者要避免前列腺液或精液混入。
4.留取新鲜清洁中段尿(连续排尿不中断,此时截取中段排的尿,可告知患者从排尿开始数三秒,然后立即接尿),留取约12毫升作为送检标本,倒入一次性尿管内。
5.24小时尿需要严格控制24小时的所有尿液。
因为人体尿液在不同时间各物质的浓度不相同,如儿茶酚胺、17-羟甾类、电解质等在上午尿液中含量最低,而午后含量较高,因此一定要严格留取24小时内的所有尿液。24小时尿标本收集过程中放置于阴凉通风处保存以减少微生物生长,维持尿液p H的恒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