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电图检查时,许多人常将ST段及T波的改变与心肌缺血或心肌损害视为等同,其实不然。我们知道,引起ST段及T波变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,需要结合受检者的年龄、性别、健康状况等综合因素,才能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。
1、ST段改变的临床意义:正常的ST段是一与基线水平的等电位线,其临床的重要性在于是否有超出允许范围的压低或抬高,如有,则应视为不正常。
①ST段压低:如果ST段呈平行或斜向下的压低达一定程度,常可见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、心肌炎、心肌病等心脏器质性损害,以及心脏束支传导阻滞、预激综合征、低钾血症、洋地黄中毒等。如果ST段呈斜向上的压低则常见于心动过速、心脏神经症等。
②ST段抬高:除偶尔可在正常健康年轻人的胸壁导联中见到轻度抬高以外, ST段的抬高常可见于变异性心绞痛、室壁瘤、高钾血症、急性肺栓塞、心脏电复律后、心脏外伤等。如果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的单向曲线,则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诊断依据;如果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下型,则可见于急性心包炎。
2、T波改变的临床意义:
①T波低平、倒置。正常人T波振动的幅度有一波动范围,其方向与心室激动产生的波群基本一致。如果振幅低于正常,或与心室激动产生的波群方向相反,则称为T波低平或倒置。可见于心肌损伤、心肌缺血、缩窄性心包炎、低钾血症等。
②T波高耸:指T波振幅超出允许范围,临床上常可见于心肌梗死的早期、高钾血症、左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、左束支传导阻滯、脑血管意外等。中心教您看懂心电图